2024国考行测:言语学科必杀技3-辅证技法-反面论证

收藏 未知 |
【例 1】 内容产业包括三个层次: 信息、 知识和智慧。 报业更多是生产信息, 而出版业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智慧层面, 生产信息的必然先于生产知识和智慧的受到互联网冲击。 其实原先不少报纸有在知识层面生产的传统, 但近年来, 报纸的这一特色日益褪色。 如果报纸不能从知识层面生产信息, 只是在海量信息层面做文章, 竞争不过新媒体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 报业竞争不过新媒体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B. 报业相比出版业更早受到互联网的冲击
C. 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是其取胜的关键武器
D. 今天报业欲生存应多在知识层面生产信息
【解析】 第一步, 分析文段。 文段先介绍了内容产业的三个层次, 之后介绍了报业和出版业生产内容的不同, 使得报业先于出版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 然后通过 “其实”和 “但” 指出近年来报业的现状, 即报纸知识层面生产的传统日益褪色, 最后通过反面论证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第二步, 文段结构为 “分-总”, 总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即报纸想要和新媒体竞争就要能从知识层面产生信息。 A 项的 “报业竞争不过新媒体” 是反面论证后果的部分,是一种假设的情况, 且并未体现 “毋庸置疑的事情”。 B 项从前面解释说明的部分得出, 非重点。 C 项的 “海量信息” 可通过最后一句的内容分析出, 并非取胜的关键,而是竞争不过新媒体的原因, 而且 “其” 指代不明。因此, 选择 D 选项。
【例 2】 “唯学历论” 当然不对, 但凡事有度, 过犹不及。 实际上, 有学历和没有学历确实存在区别, 名校学历和非名校学历的含金量也存在区别。 这种客观事实不会因为人们的意愿和喜好而消失。 学校体系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功能, 也承担着选拔人才的功能。 经过考试这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层层选拔, 不同学生最终进入不同学校读书。 从结果导向看, 现行的考试和选拔制度确实实现了对于学生的筛选和选拔。 我们提倡 “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在针对不同人才的不同特点,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如果动辄就否认学历的价值、 名校的价值, 这种心态看似跟唯学历论截然相反, 实际上却是同一个逻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出自名校的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更优秀
B. 我们应提倡 “不拘一格降人才”
C. 否定学历与名校价值不可取
D. 企业不应该 “唯学历论”
【解析】 第一步, 阅读文段, 分析文段。 文段先提出 “唯学历论” 不对, 接着指出, 我们也不能 “过度”, 意思是我们不能走向 “唯学历论” 的对立面, 认为 “学历无用”。 “实际上” 转折, 解释有学历和没学历, 名校和非名校是有区别的, 然后用一段话解释说明。 最后, 再次提出观点,“如果动辄就否认学历的价值、 名校的价值是不对的”, 意思是, 不能否认学历和名校的价值。第二步, 文段是个 “总—分—总” 的结构, 首尾呼应, 都想表达同一个观点, 即“不能否认学历和名校的价值”。 对比选项, C 项是符合作者意图的表述。 A 项: 表述有误, 文段只是客观陈述名校和非名校含金量有区别, 并没有比较两类学校学生的优劣。 B 项: 偏离文段核心话题, 文段的话题在于讨论 “名校和学历” 是否有价值。 D项: “企业” 属于无中生有。因此, 选择 C 选项。
【例 3】 随着寒假来临, 朋友圈、 短视频、 地铁公交、 楼宇电梯……目之所及, 随处可见在线教育的营销广告。 诚然,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在线教育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与此同时, 虚假宣传、 烧钱式营销、 诱导式推广、 课程质量欠佳等问题也浮出水面, 不少消费者深受其害。 在线教育, 在线只是形式, 本质还是教书育人。 如果背离这个本质, 在营销诱导上一味烧钱却在教学质量上偷工减料, 在赚快钱上下功夫却在谋长远上没打算, 只会失去消费者的信赖, 断送行业未来。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消费者的信赖: 在线教育的 “命脉”
B.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C. 教书育人当为教育之本
D. 在线教育首先要教育 “在线”
【解析】 第一步, 分析文段。 文段首句引出背景, 在线教育的广告无处不在。 随后用转折关联词 “但是” 进一步分析在线教育存在虚假宣传和诱导推广等一系列问题。接着指出在线教育不能忽略教育这一本质。 最后用反面论证强调若在线教育忘本, 则会断送行业未来。 文段是 “分—总—分” 结构, 第三句是文段主旨, 即在线教育应守住教育初心。第二步, 对比选项。 D 项符合文段主旨, 适合做文段的标题。因此, 选择 D 选项。

您可能感兴趣的课程

该文章登录后才可以收藏

取消